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福音作為悲劇、喜劇和童話

第一章   真話實說

1872畢契爾(傳道人)
聽講者/演講者  各自的世界
《李爾王》悲劇
福音是悲劇喜劇與童話
傳福音要注重你的對象
彼拉多(融現代與羅馬)審判耶穌與探問真理
話語的沉默
先知



第二章   福音作為悲劇

福音在成為話語之前,是靜默,默然呈現生命本身…42
所以我認為,凡是傳福音的人也必須從這裡開始─在真理所是的靜默之後,先臨到的是壞消息,然後才是好消息,先是作為悲劇的話語,然後才成為喜劇,因為它將我們剝光裸露,為了最終要給我們穿上衣服。52
十字架在成為得勝的象徵之前,先是一種失敗的象徵,其本身即表達了上帝的不臨在,耶穌也論及這一點。62
祂的不臨在卻往往比祂的臨在令祂更為突顯63
有充足的理由佐證,當今許多最強而有力的講道,是詩人、劇作家、小說家的講論,因為他們往往比我們其他人更勝一籌,非常談率地講神不臨在這世界上65

真理靜默二者的等同
《李爾王》點出我們都是赤身露體的可憐人,無論何樣的年紀
講員裝扮的虛偽和掩飾
ㄧ個人真正的面目在於剝光裸露
耶穌悲劇性話語的開始「凡勞苦擔重擔的人」
傳道人的壓力與聽眾
耶穌的眼淚和拉撒路


第三章   福音作為喜劇

因為笑與哭有一個共同點,無論你為之而笑或哭的近因是什麼,所笑所哭的最終對象,都是你自己和你的生命。73
我認為,可以將這些比喻當作有關上帝的笑話來讀,它們從本質上反映了上帝的匪夷所思,對ㄧ些不可能的人,行了ㄧ些不可能的事。92
如果福音是關乎上帝、匪夷所思的一個笑話,其實也是關乎人、匪夷所思的一個笑話,就像浪子比喻續篇中的實例。94
ㄧ般人能夠接受ㄧ位堅持苛刻條件、極力討價還價才算數的上帝;卻無法接受,無論幹一小時活兒、或一整天工,都給同樣多工錢的ㄧ位上帝。96
上帝在其無限的偉大、榮耀中,和無限渺小的人相遇了;而人在其無限的渺小中,總是預備接受最壞的情況,卻很少期待最好的情況,總是預備接受可能的情況,卻很少期待不可能的情況。97


第四章  福音作為童話

很久很久以前,乃指時間以外的一個時間,或一種完全不同於時鐘計算的時間,或根本不是時間的一個時間,因為既無始、也無終。102
人們有理由相信,這些童話其實反映了多少世紀以來,無論年代的好壞,我們都一直反覆夢著的東西。105
童話的世界就像夢中或回憶的世界,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曾經一度去過或住過的世界…105
因為他蒙召要宣講的真理,就像童話ㄧ般,似乎有些一廂情願、恍惚如夢的成分,簡直好得不太像是真的,所以傳道人就不作寓言家,而當上了護教者,盡可能地將福音真理縮小沖淡,降至他認為世人能輕易相信的程度。123


《福音作為悲劇、喜劇和童話》Telling the Truth: The Gospel As Tragedy, Comedy, and Fairy Tale‧Frederick Buechner‧1977(校園2009)
讀畢於2011.07

*
實習讀物之二。
上面真的是漫無章法的亂摘,數字是頁碼。我永遠欠著這篇讀書心得,但還是實習完了。太難寫了。就把亂摘也當一種詮釋好了XD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