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浮生草

        閱讀是奇特的活動,它既使人回到當下的自己,它也使人瞬間離開當下的處境。一個閱讀者僅僅依靠眼睛將他帶入密集的心靈活動,諸多感官均處於微弱的狀態,他聚精會神看著紙頁,他其實看見他方;他坐在這裏,但其實人在他方。又或者,他其實也沒有看著他方,他也沒有在他處,他在自己裡面。閱讀者是一個像內凹的黑洞,能量向內凝煉。他自成一個星系,他看似沉靜,但是他經歷無人知曉的重力、光芒和爆炸。
--〈沉靜的讀者〉p.165


        台灣的學術圈在這幾年發生了一些制度上的變化,從前那種「知識份子應有社會關懷與文化素養」的認知在一波標準化制度化的風潮中退位了,取而代之的是學科的量化評量。當前的知識狀況是,專業表現的定義窄化為論文發表的數量。同時,在專業主義之下,文化範疇也逐漸受到實用效果評估的侵蝕。學院內的「專業主義規則」以業績評量造成規馴壓力,使得學術體制的價值規範不僅在學院內部場域進行,也在從屬者的生活中進行再生產的整編。學者在專業以外的社會參與和其他非專業活動漸漸貶為人力浪費。這樣的學術趨勢不僅僅發生在台灣,我想,在其他社會也同時進行著。
        身在以社會科學為主流的傳播學術圈,我發現寫作逐漸成為令人尷尬的「休閒活動」。曾有學生問我,如果她也想要從事寫作,該怎麼進行。有時我會頹喪地勸告,如果沒有非常堅定的寫作理由,還是不要寫吧。多數的時候我只能據實以告:社會科學排斥並且害怕無法計算的思考方式,學院制度不鼓勵論文以外的寫作,你就寫到不准寫的那一天吧。
        其實我非常明白一個研究生在大量讀書思索的狀況之下會產生寫作的欲望,這是一個人在面對內在的激盪和革變的時候需要處理的能量,是自我轉變的時候產生的對話與訴說。這種思索的能量未必能成功轉化為論文,但是寫作可以讓這種訴說的渴求得到釋放。有時這種訴說無目的,寫作也無目的。但這便是學院無法容許的空間了,無目的的文字生產是時間和人力的浪費,即使是餘暇的時間也一樣。為了回應體制的質疑和規範,一個人想要寫作,必須為自己寫作的原因提出足夠的解釋,也要營造足夠的寫作條件。也就是說,在學術研究之外兼顧文學寫作的條件,取決於保持定期定量的論文生產、與制度周旋的決心、以及回應專業質疑的論述能力。 

--〈寫作的理由〉p.200-201

        寫作和演講正如寄出寫滿話語的明信片,我必須相信收到的人能夠明白,否則這一切多麼徒勞呢。明信片沒有寄送人的地址,只有收信者的地址。它是單向的問候,即使寄丟了也沒有原址可退。它是一去不返的致意。寄送明信片的人不期待回覆,也沒有人會真的回覆一張明信片。送出的當下寄送者便失去了這些話語,我不知道它是否完整,我也不知它是否寄達,更不知道收信人是否看得懂。認識我的人也許懂得,但素昧平生的人究竟從中看見或聽見甚麼呢?他們是否充滿誤解或敵意?他們是否看見別的說法?他們是否失望不屑?他們是否在真心裡看見偏見,在誠實裡看見傲慢?他們是否因成見和歧見而心生憎恨甚至鄙視呢?我寫得夠清楚嗎?我在無意中露出破綻嗎?我的語詞安排和表現無懈可擊嗎?
--〈寫作與言說的零度寂寥〉p.205



《浮生草》・柯裕棻・INK印刻文學2012
 *
上半年,硬邦邦的理論念了不少;下半年,多讀女性散文家的柔性敘事,以調和乾枯的論文寫作和太陽剛的訪談場合。
周婉窈最學術氣,胡晴舫是簡而淨,周芬伶牢騷不少,席慕蓉思鄉成痴,柯裕棻乃小確幸。當然,這是我讀完她們眾多著作中的其中一本後,所下的帶有偏見的妄語。
苦悶菸酒生與輕薄短小的散文,正相宜。 

10 則留言:

  1. 13年5月初的週日下午,匆匆趕去師大茉莉參加一場台北文學季講座
    聽柯仙女和傅月庵對談文學中的紀實與虛構
    沒去過位在地下室的師大店,從門口經過好幾次才找到
    進去時已開始一陣子,座位有限,周圍站了一圈人有餘
    那時讀了幾本柯的散文,成了迷妹,還帶喜歡的《浮生草》請仙女簽名
    並且腦波很弱地現場買了出爐沒幾天的新書《洪荒三疊》(亦甚好看!)

    仙女講起話來,時而飄渺語無倫次、時而突然清醒有條理
    印象中是某位同學提問,問題我忘了
    但約莫記得仙女答說,她個人很喜歡《浮》當中幾篇關於寫作的文章
    出版前曾擔心會不會太難懂,但覺得一定有靈性相通的讀者會懂,於是決定不再修改
    我不敢說自己是否讀得明白,不過我也喜歡那幾篇

    寫者寂寞,人生寂寥,偶爾需要一點小確幸。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原來她要稱作柯仙女啊(筆記)
      感覺她的文風就是妳喜歡的那種調性,是吧?

      那我就是那個有靈性的讀者嘛XD
      需要小確幸的讀者啊啊啊

      刪除
  2. 我的土耳其研究所老師則是說,若你們這些研究生人生沒有遇到苦難挫折不滿壓力重擔,
    但你們一定寫不出好的文章來,可以直接回家,不用來唸研究所了。

    他這麼一說,我才明白那些古人、詩人這麼好的作品,一定是歷經苦難,才有靈感辭彙與經歷,才能寫得出來那些文章的,我愛中文!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最後一句話XD

      但我覺得挫折感很深也不一定寫得出什麼好東西...嗚嗚

      刪除
  3. 唉唉,好想看書,好想寫點東西,
    但開始工作就是無止境的時間壓榨......
    人生這本書,就有好多話讓我想說啊!!!
    訴說的渴求無法得到釋放QQ

    今天偷閒時逛了FB,看到一位朋友的分享:

    「今天買完早餐回程的途中,
     巧遇了這隻剛破蛹而出的無尾鳳蝶。

     皺皺的翅膀,就像剛畢業的我們。
     也許還不知道怎麼飛,
     對於離開從小習慣抓住的地面尚未有十足把握及安全感,
     但總得試著展開翅膀、奮力揮動,
     才能飛起,到有蜜源之處努力工作得飽食。

     小時候,不用擔心找不到蜜源,
     爸爸媽媽給我們放在有滿滿葉子的地方,
     讓我們慢慢爬,慢慢享用。
     但現在,我已不再是小毛毛蟲了!
     我不能再停在葉子上等著蜜源自己來找我,
     我要努力克服恐懼和舒適,跟著耶穌一同翱翔天際,看見有需要的地方;
     透過勤奮工作,
     除了有蜜源能得飽足,也為所到之處授粉,結出美好的果子。」

    這段文字滿安慰我的,
    我現在的確像這隻剛破蛹而出的蝴蝶,
    正在試著克服恐懼和舒適,
    還在尋找蜜源......
    平時真的被保護得太好了,
    出社會根本晴天霹靂。

    好好珍惜當學生的時光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加油耶,出社會工作真的不容易
      相信你有神而來的智慧面對工作的困難
      找時間再聽你分享啦!

      刪除
  4. 太久沒看到妳的字,大概都在論文裡了。
    妳提的那些我喜歡胡和柯,但我還是最喜歡楊佳嫻,各方面來說。
    大概是像刺針之類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刺針比喻頗妙,妳有要推薦哪一本必讀嗎?
      好久不見,很想念妳 :)

      刪除
    2. 《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大概是我讀過最美又最痛的詩集了。
      如果散文的話,《雲和》吧。不過這些都是比較早期。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