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里耶爾:
二十或二十五年前,有一次,我在巴黎的市政府站搭地鐵。月台
上有一張長椅,椅子上坐著一個男人,他把四、五本書放在身邊。他
正在閱讀。
二十或二十五年前,有一次,我在巴黎的市政府站搭地鐵。月台
上有一張長椅,椅子上坐著一個男人,他把四、五本書放在身邊。他
正在閱讀。
地鐵一班班過去了。我看著這個男人,他只管他的書,其他什麼
事都不在意,於是我決定留下來一會兒。他讓我很感興趣。後來我走
上前去,一段簡短的對話就開始了。
事都不在意,於是我決定留下來一會兒。他讓我很感興趣。後來我走
上前去,一段簡短的對話就開始了。
我很客氣地問他在那裡做什麼。他跟我說,每天早上八點半他都
會來這裡,一直待到中午。他會離開一個小時去吃午餐,然後會回到
他的位子,待在他的長椅上,直到下午六點。
會來這裡,一直待到中午。他會離開一個小時去吃午餐,然後會回到
他的位子,待在他的長椅上,直到下午六點。
他用來做結語的這段話,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看書,我從來沒
做過其他的事。」我離開他走了,因為我覺得自己在浪費他的時間。
做過其他的事。」我離開他走了,因為我覺得自己在浪費他的時間。
也沒辦法給自己提供這種奢華的享受。地鐵站是免費的,而且很暖,
來來往往的人也不會以任何方式打擾他。當時我心想──我到現在還
在想──這個人是理想的讀者,還是一個完全變態的讀者?
艾可:
他看的是什麼書?
卡里耶爾:
很廣泛,小說、歷史書、散文。
他看的是什麼書?
卡里耶爾:
很廣泛,小說、歷史書、散文。
我覺得在他身上可以感覺到,他對閱讀本身的依賴。比起他閱讀
什麼的實際興味更重要。有人說閱讀是一種不會被懲罰的怪癖。這個
例子證明了閱讀有可能變成一種貨真價寶的變態行為,或許甚至是一
種拜物的行為。
什麼的實際興味更重要。有人說閱讀是一種不會被懲罰的怪癖。這個
例子證明了閱讀有可能變成一種貨真價寶的變態行為,或許甚至是一
種拜物的行為。
艾可:
我小時候有個鄰居太太每年聖誕節都會送我一本書。有一次她問
我:「告訴我,小安伯托,你看書是因為想知道你看的書裡頭有什麼
,還是因為你喜歡看書?」
我小時候有個鄰居太太每年聖誕節都會送我一本書。有一次她問
我:「告訴我,小安伯托,你看書是因為想知道你看的書裡頭有什麼
,還是因為你喜歡看書?」
我只能承認我不是每次都很喜歡我看的書,我看書是因為我喜歡
看書,不管是什麼書,這可是我童年的幾次大告白之一!
看書,不管是什麼書,這可是我童年的幾次大告白之一!
卡里耶爾:
為了閱讀而閱讀,就像為了生活而生活。我們也知道有人去電影
院是為了去看影片,也就是說,在某種意義上,是為了去看會動的影
像,他們有時候不太管影片所呈現的,或影片在說的故事。
為了閱讀而閱讀,就像為了生活而生活。我們也知道有人去電影
院是為了去看影片,也就是說,在某種意義上,是為了去看會動的影
像,他們有時候不太管影片所呈現的,或影片在說的故事。
--p.239-240
保羅‧克勞岱爾(Paul Claudel):
「我們都知道,世界其實是一個文本,它謙卑、愈快地對我們說著它自身的缺席,也說著另一個人的永恆存在──也就是它的創造者。」
「我起念要研究書的文獻學,字詞、書頁和書。字詞只是句子尚未平息的一部分,是走向意義的一小段路,是路過的想法的一絲暈眩。相反的,中文字在眼前固定不動……書寫擁有說的話的神祕性。古拉丁文和現代拉丁文都是要讓人寫在石頭上的。最初的書呈現出一種建築之美。後來,心靈的運動加速了,思想素材的流量變大了,一行行的字變得緊密了,書寫的修飾變多,長度變短了。再過不久,這片潮濕微顫的平面從鋼筆狹窄的尖嘴下滑出,印刷廠來把它取走,製版,……人類的書寫於是有點風格化、簡化,一如某種機械裝置……詩句是一行字,不因為到達物質性的邊界不再有空間而停止,而是因為它內在的密碼對上了,它的力量耗盡了……每一張書頁呈現在我們眼前,像大花園裡的露台一座接著一座。眼睛享受著美景,卻又遭受一個形容詞的側面來襲,這攻擊的暴力帶著石榴紅或火的色調,突然卸下,變成中性……一座大圖書館總是讓我想到煤礦坑裡的岩層,裡頭都是化石、印模和商機,這裡是感覺和激情的草料倉,是我們保存所有人類社會乾燥標本的廣口瓶。」
卡里耶爾:
書是一份已經說出來、印出來的文字,它根本什麼也沒辦法教給我們,而且經常還是可疑的,因為它要我們分享的是單獨一個人的印象。真正的知識存在對於自然的凝視之中。
《別想擺脫書》‧Umberto Eco & Jean-Claude Carrière‧2009(皇冠20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