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9日 星期五

工作・片段

自從換了工作以後,還沒有在這裡發任何一篇像樣的文,而時間無情地推移,現在的工作不知不覺也作滿將近一年了。

脫離學生身份後,並未遠離學校。或在研究單位擔任學術雜工,還是在圖書館負責例行的館員,都是在安舒的大學環境裡擔任小小助理。雖然兩份工作的內容相差甚遠,但下班後的時間可以不被工作佔據,又能享受寒暑休和學校福利,比起廣大辛苦的勞工群, 已經擁有不少小確幸。
儘管在工作的初期,未上手的陌生感帶給自己莫名的壓力和剝削感;但隨著時日漸增,工作也不再那樣讓人心生畏懼,心中竟不時覺得:啊,大概就這樣了吧。一種不滿足感,油然而生。

雖然目前總說,再多作一年就離開,但對於未來,總是缺乏想像。
開始工作後,懊悔學生時代對於職涯探索的逃避(以前總是把學校職涯中心的來信立馬刪掉)。活在人文美好虛幻的空中閣樓,對於現實資本社會的運作嗤之以鼻。大學時代認真地規劃未來,但僅止於研究所的學院歷程,對真實社會的職業想像則斷裂、闕如。
學生時代有評分系統和短期付出即可見到成果的成就感,但是開始工作後,除了實質的薪水,沒有人打分數和給予指導棋,沒有絕對的標準,令人越發徬徨和困惑。

看了一些關於職場相關的書,但似乎總搔不到癢處:不是盡其所能地追求你的熱情所在,就是每份工作其實都能榮耀上帝、富有意義。兩種說法都顯得陳詞濫調。
儘管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工作時,嘴巴上說其實是有意義,但當大量呆板瑣碎的事務占據了大部分時間,工作久了,要再去挖掘或想像崇高神聖的意義,不免有些好笑。

(以上寫於2019/11)
*

嚷了半天,沒想到接近年底時,被上頭指派要調到另一個單位:在圖書館的工作一切打掉重練。於是一月中,懷著忐忑的心情到了新的組別。
只是被交接的心情很阿雜,因為交接的不好(交接者是上了年級、急性子又不諳電腦的阿姨):極度混亂,沒有架構、沒有重點,甚至沒有交接文件。同組的同事陸續離職、不然就是被調其他組,心裡很不是滋味。
而換到新組後,已經接近一個月:每天除了瑣碎的文獻傳遞以外,真正令人頭痛的期刊都還沒接手;組長自己都自顧不暇,也還沒時間交代我該做些什麼。

在大學圖書館待了一年多,其實環境並不差,但不曉得什麼原因,館內似乎無法留住人。流動率高,導致許多業務交接不順、缺乏制度和SOP;新人只能自求多福,不然就是選擇離開,惡性循環不斷。
因為熟習,所以幻滅?原本以為理想的工作環境,其實都有它的現實面和困難。而要在呆板和例行中找到意義和成就感,似乎是緣木求魚。而工作佔了清醒人生中那麼多時間,如果無法在其中感到快樂或滿足,還有為它賣命的價值嗎?

(以上寫於2020/02)
*

到新的組別,默默就接近半年:這四個月就經歷兩位做不到兩個月的新同事走人,顯得自己已是組內的老鳥。

會議還沒辦成,但也一直在倒數會議辦完的那天。其實每天都在倒數,倒數午休和下班的時間。到底是工作的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我也不太清楚。同事很幫忙、組長還算和善、館長也很照顧,但就是覺得手邊的事情缺乏意義和認同感。

到底自己在追尋什麼樣的工作型態和理想?目前的兩份工作都在大學環境,似乎「理想」,但其實高教環境的「現實」讓人很難滿意:緊縮的經費、只有專案沒有保障的職位、併校後的變幻莫測......其實都是風險,但有哪份工作沒有呢?

究竟有沒有學習和成長呢?學習是有的,但成長的幅度難以讓人滿意。自我進修和提升,在作了這份工作後,幾乎是沒有。唯一的好處大概就剩大學圖書館館藏吧。

究竟下一步會是哪裡?職涯可以發展嗎?人生可以規劃嗎?這些於人的小小煩惱,其實都是生命中的大哉問;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前例可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