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希臘羅馬神話

本文附加「復仇者聯盟2」心得,怕爆雷者遇米字鍵時請左轉XD



       這本書是極少數在書店閒逛時,衝動敗回家的戰利品。畢竟窮學生金錢有限、但好書無窮,買書總要琢磨再三,但不忘支持出版社和實體書店的原則,有時還是要讓網路書店少賺一點。於是只好讓錢包意外地在政大書城流了點血。

       一天,跟鄭恩在校園書房,我說我有買了這一本,她說這是她翻譯所的老師翻得喔,更加強了我選對書的信念(翻譯大家是不會亂挑書翻的嘛);後來回家和我弟分享,最近讀到一本希臘羅馬神話的書,真是莫名其妙的好笑,他說等等,立馬到他房間挖出一本陳舊的英文書,說:是不是這一本呀?這是他買書為了省運費、挑了一本二手書湊數來的。還想他什麼時候變那麼認真,真是嚇煞人也(不過他之前很認真在讀魔戒原文,阿姊甘拜下風)!


       這本書陪我讀過了兩三個禮拜的睡前時光,帶來的歡樂和莫名之感是同等的多。在留白處畫下的XD,比之前讀社會學柏格歐吉桑要多的多,最常註記的表情符號是 = =,許多太超過之處會再加上「莫名」的眉批,可見這些希臘羅馬神祇的荒謬。


       故事太多,挑幾個喜歡和有感的點評。
       畢瑪利翁(Pygmalion)和嘉拉蒂(Galatea):這位愛上自作雕像的男子,實在很難讓人不覺得可笑又可憐,但我覺得最有趣的是維納斯插一手:她「對少見的事物向來深感興趣,其中包括新類型的戀人。」(p.141-143
        海克力斯(Hercules):「一個如此強壯的人,搭配如此深沈的情感,這種奇異的組合雖然令人喜愛,卻也是一種禍害。」他覺得太熱而想射下太陽,或用魯特琴不小心打爛了老師的腦袋,總讓我忍不住想笑(p.204-225)。但他終其一生是過得很苦的,而為什麼迪士尼要出他的動畫呢?
        至於最喜歡的故事嘛,就丘比特和賽姬,但是作者在故事引言強調「阿普留斯也把這個故事說得很巧妙,頗有奧維德之風,不過他雖然寫得十分愉快,卻一個字也不相信故事裡的一切」(p.122),故事中的荒誕自然不少。
        波摩娜和維爾頓努斯,也是個人覺得極為莫名的故事之一。篇幅較短,所以摘錄給大家欣賞:

        波摩娜和維爾頓努斯是羅馬神祇。波摩娜是唯一不愛森林與荒野的林泉女神。她只喜歡照顧水果和果園,最愛的修剪、接枝等園藝。她遠離男人,只跟心愛的樹木為伍,不讓任何追求者接近她。她所有的追求者中,就以維爾頓努斯最為積極,但他也無法再逾越雷池一步。通常他可以喬裝他人出現在她面前,有時打扮成粗魯的收割者,給波摩娜送來一藍麥穗,有時裝成笨拙的牧人,或修剪葡萄枝的工人。在這種時刻,他固然因為能看到波摩娜而感到欣喜,但他也知道波摩娜絕對看不上他喬裝的這些人物。為此,他又覺得十分悲傷。不過他最後還是想出了一個計畫。他化裝成一個老婦去見波摩娜,因為這樣比較不會讓波摩娜覺得奇怪。觀賞過波摩娜的水果後,「她」對波摩娜說:「不過妳比水果漂亮多了。」說完「她」就親吻波摩娜。「她」一吻就無法停止,而且一般老婦人也不會這樣親吻另一個年輕女子。察覺到波摩娜開始不安,「她」就放開波摩娜,然後坐在一棵樹對面。看到那棵榆樹有一棵結實纍纍的葡萄樹攀著,「她」輕輕說道:「榆樹和葡萄樹這樣子在一起多可愛呀。如果沒有葡萄樹,榆樹毫無用處;如果沒有榆樹,葡萄樹就趴在地上長不出果子。妳不就是那顆葡萄樹嗎?妳躲開所有喜歡你的人,妳想要自己一個人過活。聽我這個愛你的老婦人的話吧。世上有一個人你最好還是別躲開他比較好,那人就是維爾頓努斯。妳是他第一個戀人,也將會是他最後的戀人。而且他也很關心果園和花園。他為跟你一起工作。」接著那老婦人嚴肅地提醒波摩娜,「她」說維納斯非常討厭硬心腸的女孩,這已經有很多前例可循,例如阿娜珂薩瑞特(Anazarete)很討厭伊菲斯(Iphis),後者因為求愛不成,就傷心地在情人的籬笆門柱上吊自殺了。為了懲罰那位無情的女子,維納斯把那女子變成石像。那變裝的老婦繼續懇求波摩娜道:「要小心啊。要答應真心愛妳的人啊!」說完,「她」就褪去老婦的身心,變成一個容光煥發的青年。面對他那樣的俊美英姿,還有他那雄辯滔滔的口才,波摩娜心軟了。從此以後,她的花園有個兩個園丁。
--p.360-361

        這一類荒謬絕倫的故事充斥在整個希臘羅馬神話,頗能搏君一笑。
        除了喜劇,悲劇之悲也是悲慘的荒謬絕倫。阿楚斯家族(The House of Atreus)和著名的伊底帕斯(Oedip)及其後代,那些復仇情節髮指的令人匪夷所思。

        總體而言,中文版編譯得相當用心,本書在英文世界是經典,也列為英文系必讀讀物。買了絕對划算XD

*

        星期五晚上看復仇者聯盟,完全是個意外。雖然個人非漫威粉,但覺值回票價。編劇跟第一集相比,高明許多。回程捷運上和老弟暢暢談,個人覺得本片根本是「基督」跟(尼采)「超人」思想的大對決嘛(誤)
        前幾年看完「黑暗騎士:黎明升起」,看完電影跟了許多影評後意猶未盡,直到找到了這一篇已經不太像是評論的評論。這是我第一次接觸Zizek,把蝙蝠俠喻為釘在十架但未死的基督,未免太精準;此概念延伸到此片,總括:一群未死在十架上的基督們,然後他們還能在世享受團契生活(並為漫威和電影工業帶來一集又一集的錢財)。

        此集設定比較像是升級版的魔戒,持戒者的凡人轉換為帶有更多人性、但在肉身上幾乎不死的超人們。因為是聯盟,所以不像黑暗騎士帶有那麼鮮明悲壯的個人英雄主義;連「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磐石上」的經文都出現了,基督教色彩展露無遺。但也因為在奮戰的是不死的超人,所能體現的犧牲精神,就少了那麼點(我原本以為會死的是Vision,誰料是類Jack FrostQuickSilver先去領便當)。
       
        觀影時,最讓我不安的的片段是Vision剛誕生並現身在聯盟面前:當他展現神力、拿起Thor神槌時,是全場觀眾笑得最為開心,但我一點也笑不出來(作為只完整看了鋼鐵人12就進場的觀眾,進場前才被我弟惡補了一下漫威背景知識,對新角色出現的擔心總是有的)。Vision凝視窗外和對視自身那一刻的沈思,直叫人發顫。雖然他表明自己「站在生命」的這一邊,但作為一位最「類神」的存在,他的能力甚或智慧(畢竟他擁有超越Ultronmind),在拯救或者毀滅之間,只有一線之隔,讓人難透。

       人渴望神和畏懼神,以及想成為神的慾望,在此片昭然若揭。就用Hamilton這本書的一段話,可作為不錯的註解(此段摘錄書尾〈北歐神話簡介〉):

........發動善的力量去抵抗邪惡力量的行動是無望的。雖然如此,眾神還是會極力守護善的力量,為之奮戰到底。
        人類的情況也大致如此。假如眾神在邪惡面前無能為力,世間男女就更不用說了。早期故事裡的男女主角總會遇到災難。他們知道勇氣、忍耐、英勇的事蹟都無法救他們,即使如此,他們並不屈服,他們總是奮勇地抗至死。勇敢赴死讓他們有資格進入阿思嘎德的瓦勒哈拉(Valhalla),一座專為英雄的靈魂設立的殿堂。不過,即使到了瓦勒哈拉,他們也得面對終極的失敗與毀滅。在善惡對峙的最後一場戰役裡,他們會跟眾神並肩作戰,與眾神一起戰死沙場。
        這種人生觀構成了北歐宗教的底蘊,那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嚴苛的思想。英雄精神(heroism)是人類精神唯一的依靠,善良之人唯一的指望。不幸的是,英雄精神只有靠失敗的功業才得以體現。英雄唯有一死,才能證明他是英雄。至於如何體現善的力量,北歐人靠得不是征服邪惡,而是不斷與邪惡對抗,即使明知對抗的結果是失敗。
--p.382-383

        電影片尾的大理石眾神像,正呼應了「永恆的諸神、英雄、愛情與冒險故事」的希羅精神。而這本書在中文世界的現身,並近幾十年神話鉅片風潮的湧現,應非偶然。
        

        最後,補一下:片中南韓的亮點在台灣應該會掀起討論(戰);但我要說的是日本。我在片子裡看到的都是宮崎駿啊!所以一定要再推薦一篇影評。朋友說的那部令人想打瞌睡的「風起」,我卻看得津津有味、入迷而傷感。總之,被日本卡通或宮崎駿記憶深植的我們,推薦讀讀。




《希臘羅馬神話:永恆的諸神、英雄、愛情與冒險故事》Mythology : Timeless Tales of Gods and Heroes ·Edith Hamilton·1942·漫遊者文化2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